Alaska, the last frontier
大概是在Anchorage某礼品店的T-shirt上看到了这句话。
北极光,北极圈,冰川,雪山,还有什么会比这些名词更能吸引一个南方人呢?
我一直无比向往着来到这里,这片净土,感受极致的冷与纯净的雪,还有见到极光。
[无用小知识:Alaska是美国面积最大的州,比排行二三四的加州德州蒙大拿加起来还要大,也略大于中国新疆自治区。Alaska 1959年宣布加入美国,成为美国第49个州,Hawaii是最后一个。所以就有了星条旗的进化——星星代表着美国州的数量——建国时的星条旗只有13颗星,而1960年美国国旗才变成50颗星的星条旗。]
Fairbanks
Fairbanks(费尔班克斯)是刺骨的寒,刚出机场就感受到浑身的皮肤都警觉起来,提防着这严寒的侵袭。不戴口罩时,吸入过多的冷空气甚至会有些不适应,就像在Anchorage遇到的每一个司机都会踩它一脚:Fairbanks is really cold。
Fairbanks的傍晚,生图
这是一座静谧又干净的小镇,Google说Fairbanks城镇圈的常住人口只有100k,不少司机甚至是为了极光来此工作。这里的小店可以过着营四休三的日子,骄傲把CLOSED挂在门前,大概只有麦当劳才愿意周末营业。Airbnb住所边的公园放眼望去是极致的白,大概积了超过半米松软的雪,如蛋糕表面的奶油一般。踩上去甚至会直接跌入雪的怀抱,像极了我的前途(段子来自@Yunshu的自嘲)。只能在傍晚的霞光里自在地躺在上面,哼着Deca joins的Dream:
就讓我在這𥚃腐爛吧
跟著黑暗消失在空氣中
听一位出租车司机的建议寻到Pioneer Park散步,结果这里没有一家屋子开门,而Google Map却戏谑地说:Busier than usual。峰回路转,在公园门口看到了另外迷茫的若干人,心里释然,原来6个人在此游荡就是busier than usual。这样一来Fairbanks空无一人的街道也说得通了。
苏丹面对副驾热情的广东大妈递来的猪肉脯,笑着摆手回绝:
- 国王不吃猪肉——我的名字是苏丹,苏丹除了是个国家,还有国王的意思。
苏丹是当地的华人导游兼司机。他开着他那辆12座大奔面包车,一路从Fairbanks向北,从64.8°N到66.5°N,直指北极圈纪念牌。Dalton Highway(道顿公路)连接着Livengood(Fairbanks边上一处county)和Alaska极北地区Prudhoe Bay。真正与世隔绝,沿途没有电路设备,自然也没有任何手机信号。只有路边偶尔出现的金属反光板,利用反射汽车灯光来给寂静的公路增添一抹亮意。
Finger Mountain
去程5h车程里只会遇见屈指可数的游客车辆,同样在往返Fairbanks和北极圈纪念牌;以及时不时迎面而来的大货车呼啸而过,拖着长长的油箱,不曾变速,不知疲倦,就这么连接着Alaska极北和中部地区的能源供给。每当我们的客车会车货车时,苏丹都会减速甚至停靠在路边——似乎是法律要求,为了保障Dalton Highway上的货运交通,大概也流动着对这些货车的敬意。
Dalton Highway to Arctic Circle Sign
半途在Yukon River Camp小憩,Camp里的墙上贴着地图和五颜六色的卡纸,印有世界各地的语言,却又表达着相同的含义,并散发出质朴的气息,地球村的记忆被唤起。其中,简体中文写的是:
闲人勿进
厨房重地
十分信达雅。
大家在此麻溜买热水煮着泡面解决晚饭,激动地速写明信片,希求这带着极地般寒冷的邮戳能给予分散在全球各地的家人们最温暖的祝愿。
我曾坐过5h的车从丽江到泸沽湖,那个司机小哥在盘山公路上娴熟超车,沿途停在各处拍照点,欣赏群山的巍峨壮丽;这次又是5h的车程从Fairbanks到Arctic Circle Sign,领略了Finger Mountain上晚霞与雪山的交融,和凛冽的寒风。
Sunset - Finger Mountain (出镜@Skylar)
我永远喜欢公路。
Anchorage
Anchorage(安格雷奇)是Alaska最大的城市,夹在Chugach State Park的群山和一处海湾之间。伫立在城市里,一边是望不到头的海和夕阳,还有极远处的Denali和Mt Susitna——the sleeping lady,另一边是Chugach的雪山,拔地而起大概有6k ft高。我从来没有想到过世界上真的会有这般风景——在我很小的时候玩过一款名为暴力摩托的单机游戏,里面的赛车手就这么疾驰在郊外的公路上,远处一排雪山似乎永远无法抵达,但我依旧狠命按着前进键,仿佛这样就可以冲到雪山面前——而如今当我坐在前往Matanuska Glacier(马塔努斯卡冰川)的车上,真正看到了这般梦里停留过的景色。
Glenn Highway to Matanuska Glacier
Brooks是个温和又幽默的“红脖子”老头。他带着我们一行三人前往Wildlife Conservation Center瞧瞧这些我既没有见过长啥样也没听过英文名的野生动物。奇形怪状的Moose,长得像大型猫咪的Lynx……
[无用小知识:Alaska是美国的深红州,历年来的总统大选中都是共和党得票]
- You kn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reindeer and caribou?
- Reindeer can fly~
Santa Claus听了都要激动地给他加倍今年的圣诞礼物吧。
Santa Claus House, North Pole
一路旅游车沿着Seward Highway飞驰南下,左侧是Chugach,右侧是潮汐往来的海,海的对面,是敌人(不是),同样是6k ft高的雪山,重峦叠嶂,是Kenai Mountains。
车里他用手指着空中,一字一顿地吐出:
- Our president is an idiot.
再打出一套防疫组合拳:
- In New York, those vaccination mandate, you have to show your ID, vaccination card. It’s CRAZY. I don’t care that, I think COVID is just like a cold.
我摸了摸刚摘下不久的口罩。
Brooks十分享受带着我们闲逛的车程,给我们讲着Anchorage only has two seasons, winter season and construction season. 一会停在Beluga Point指导我们拿着望远镜看Dall sheep,找不到不准走;一会又绕到Alyeska Resort,给我们展示这座Alaska最大的雪场,回味着自己曾经驰骋雪场的光辉岁月——而如今他已经是个年近古稀的老头子,住在Anchorage南部只花了$200k买到的大house里,和他40岁的菲律宾妻子享受闲适的生活。
Beluga Point, Anchorage
返程的路上他说:
- Alaska has more than 300k glaciers and 3 million lakes. I’ve been living here for 20 years but I only see a little.
他伸出右手用手指丈量着那个LITTLE,这是他对Alaska的喜爱与敬畏。
Brooks with us
Bill的车上坐着我们仨和一家子印裔,一大早就在车里滔滔不绝地尬聊:
- You guys know who’s the first man to discover Alaska?
“Captain Cook? Or Bering?” 我回忆起昨天逛过的Captain Cook Monument和在Anchorage Museum学到的无用小知识——那个被沙俄(1721-1917)派来探索新大陆的人——毕竟Bering Strait(白令海峡)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无用小知识:Alaska的陆地部分和俄罗斯陆地仅隔着一个Bering Strait。美国领土最北的州是Alaska,最西部的州也是Alaska——最西部的Aleutian Islands(阿留申群岛)经度延伸到177°E,而相比之下Hawaii是157°W]
Bill带着我们绕着Matanuska Glacier景点徒步,踩着一个个游客打卡点,并热情地发出给我们拍全景照的邀请。他一定不知道这些中国学生其实十分嫌弃全景人像——从未有全景人像登上过社交平台,但我们心里默念please的同时还是尬笑着接受了他的热情。
冰川是极佳的出片景点,除了淡蓝色的冰川,每一处都可以模仿那张经典的《情书》海报拍照,掬起一把雪抛向空中再散落下,催生无数“这张值$50”的底气。
这张值$50 (出镜@Xinyu)
这张值$50 (出镜@Xinyu)
这张值$100 - 矿工
Alaska之旅的确是为了极光而来,但欣赏过极致雪景,Anchorage是每天出门就能望见东边的雪山,傍晚总是笼罩着夕阳与晚霞;在Fairbanks铺满雪的小径上散步闲逛,随时都可以躺入雪堆的怀抱;尝试各类网红餐厅,流连温暖的Santa Claus House、在Chena Springs打滚儿,还邂逅了其它朋友们。极光似乎又变得不那种重要。
Sunset - Captain Cook Monument, Anchorage
[无用小知识:对极光来说,肉眼见到与相机拍摄有不小的区别,相机的光圈和曝光时间也影响了极光的亮度与颜色深度,更何况还有后期亮度与饱和度的调色,以至于总是很难用照片还原肉眼所见。而市面上的公开照片都是极高的kp值配上专业相机以及调色而来]
旅途第一天的夜晚,在Fairbanks郊外的小木屋,我们踩到kp值到4的尾巴。当肉眼可见极光在天空中散开来,发出一阵惊叹,却再也没有记起过它。但还是值得欣赏一下。
这三张都是NightCap长曝光,导致变化的极光拍出来很糊
iPhone11 夜景(进光量过大) + 降噪 + 微调自然饱和度
美国城市生活的核心其实是城郊区域,那种一排排或是零散排开的大house,连接着小路、公路,开车一会便到达downtown工作或者就餐。我未曾去过有玉米地的West Lafayette,也没待过自带滤镜的加州,Bill嘴里回味的midwest又与我无关。可浸在雪景里的Anchorage给了我关于美国城市生活最美好的想象。
回到纽约,只觉得这里如此拥挤,一如既往的脏乱。
写这篇游记对我来说是个挑战。林达的写作风格和他们参观的主题——回忆历史一脉相承——这十分适用费城,Peter Hesseler又是观察般的纪实文学,适用于一个人的朝圣:但这些都不适用Alaska。为了避免像北京旅居笔记里的报菜名云南游,我把这篇文章的结构用不同的记忆串起来,又去朋友们的公众号里取了点经,完成了这篇游记练习。
敬请期待也不知道会去哪的下期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