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成爱情的独白


我的“智慧女性”朋友33和曲圆最近一块录了一期播客——一个尚在种子阶段的栏目,话题先从最受年轻人关注的,爱情开始。做得很棒,她们还有曲圆的合伙人雅兰都有着富有亲和力的语言、标准的普通话、和清晰又成熟的想法。




当然,她们也都在各自的公众号聊到了(导流)

播客「四面八方」002|在520聊聊爱情到底是个什么鬼东西?

浪漫是生命之盐


而我说话既没有亲和力,又操着nl不分的普通话,再配个一片混沌的脑子,实在是难登播客之堂——都是朋友,别给自己人听着难受——于是就只能写点单薄的文字,增加一下自己对这个话题的参与度。修修改改,也算是有模有样。


我的perceiving能力(我是ENFJ/ENTJ)让我敏锐觉察到爱慕我的人情绪流露的行为,precision和recall都很高。但是不论她们以何种形式表达或是藏匿,我都坚定又礼貌地拒绝,或者装睡——因为毫无恋爱兴趣——大家都还是能做朋友,只是朋友而言能分配的精力与热情都是有限的,断然无法达到恋爱关系的占比,于是桃花散尽。而我主动的表白都没有正面的回复,于是我也单着,继续增援未来。就像这幅漫画里的。


图源互联网


从我离开我上一任伴侣后的几年里,我也热衷于研究亲密关系与爱情之道,读过相关的高分书目不下十本,听过看过的心理学分析不计其数,电影电视剧或者和朋友的探讨更是数不胜数,参与的情感分析案例都可以出合订本。但是我却越来越相信,我只是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主观上我也并不乐于在推送或者播客里分享我学到的知识,整理的笔记,保存的经典台词截图,而是倘若有一天是我自身处在一段新的亲密关系里,我比较倾向于我所有的经验之谈、交流沟通的技巧,都会水土不服。因为,人总是最复杂的。这也是为什么Steve说里总是建议大家多多尝试。


除了这个真是经典 Fleabag 2


年轻人在成长,在自己身上构建了越来越多的条条框框,勾画出了一个逐渐清晰的理想对象,却发现越来越难以根据这个画像找到合适的对象。于是人都在等,似乎等,或者多多reachout,就总能碰到一个非常契合又互相爱慕的人,说不定还能成为社交圈里的某种模范。而等不到了,年纪大了,选择少了,奢望变了,或者就像王小波所说的受锤了,就逐渐放低标准结婚完事。但实际上,我们理应心知肚明完美爱情不是普遍的事情,我们遇到的所有事物,容貌体型、家庭关系、职业生涯、投资理财、身体健康,能够成为模范的,好的,榜样的,都是少数——大多数人的家庭关系塞满了鸡皮蒜毛的琐事甚至乱糟糟的,大部分投资者都是交智商税的,大部分人的职业生涯都不是end with成为富贵大老板的:爱情也是,大多数人的爱情都不是和谐美满灵魂契合生活丰富三观匹配样样都沾的。更何况评价的参考系本身就是相对而言建立的。但如果说年轻人从未对一件事情放弃过期望——那只能是爱情——人有一种渴望被关心被肯定和身体触碰的本能需求。所以,年轻人就是愿意等,等不到的时候,就用友情对抗孤独,或者用孤独作自我保护,用自慰约炮嫖娼对抗性欲。毕竟家庭关系自己没法选择,亲密关系总得主导一回。


但有没有可能,完美的爱情不是空降的,而是相互构建出来的。而如果人没有心思去构建,去重塑自我,那也就没有理想的爱情与亲密关系。我在怀疑,我是不是不应该期待一个能够和我这种奇形怪状的齿轮严丝合缝的对象,因为或许永远碰不到。我还发现我总是在先爱上一个人以后,再去把自己的构想投射到了此人身上,去进一步加强她的正面形象,无意识中就创造了一个多么契合的人;而一旦出于其它原因,例如表白失败,或者移情别恋,导致脱离了这种爱慕,这种虚无的构建就迅速或渐变地坍塌,最后发现,这人其实只是这样:倒真的像某种自恋,我爱的并不是这个人本身,而是自我某种自恋的部分在别人身上的投射。当然,这种说法也不准确,也有点像结果导向或者为了套概念的强行解释——毕竟倘若这种爱慕真的发展成了亲密关系,本身也就会带来相互影响从而变得更加合适,也就不会去思索这些剖析自我的问题。而我的另一套说辞是:我从来没有去勾划一个清晰的理想对象,而总是碰到一个具体的人以后才发现:噢好像就是她了。“就是”又如何呢?


我大概是和二十年前看偶像肥皂剧的年轻人一样,只不过当下我看的是电影,我沉溺于爱情类的经典电影,在导演和编剧构建的理想世界里意淫。而也许答案早就在伍迪·艾伦的《开罗紫玫瑰 (1985)》(The Purple Rose of Cairo, by Woody Allen) 里写清楚了:电影就是电影,生活就是生活。


于是学的知识越多,接触的实际问题越多,越觉得脑子一片混沌。


不过知识本身无罪,还是推荐一点很值得了解的渠道啦。


书目

沟通的艺术 (Looking Out, Looking In, by Ronald B. Adler)

非暴力沟通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by A Language of Life, Marshall B.Rosenberg)

情绪勒索 (周慕姿)

少有人走的路1 2 (The Road Less Traveled, by M. Scott Peck)

亲密关系 (Relationship: Bridge to the Soul, by Christopher Moon)

爱的艺术 (The Art of Love, by Erich Fromm)

被讨厌的勇气 (岸见一郎)

The Five Love Languages, by Gary Chapman


公众号

KnowYourself

Dr昕理学


播客

Steve说


引用Steve那句话作结,你的爱情之道,只有你最懂。


祝大家都能有理想的对象:)。





敬请期待也不知道脑子在想啥的下期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网上邻居 II - 坎昆 波士顿

网上邻居III - 宇宙探索指挥部

网上邻居 [增刊] - 失去时间感知的2024 & 完全平方年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