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生日快乐


(这是关于24岁时一些我与世界的互动记录,同时也是本号诞生以来最长的一篇文章。


12年在中国文化里算是一个小轮回——用十二生肖记录的年份走完了一圈。


2010年,在我12岁时,我第一次来到上海,参观世博会EXPO。彼时的上海基本有了成网络的轨道交通,连锁汉庭都能把狭窄的房间开到500元的单日价,陆家嘴的CBD是分外亮眼。上海的天空在世博会期间是格外的干净,漂浮着大片的白云。相比之下武汉只有一条很短的轻轨,记忆里武汉的天空也是灰蒙蒙——5年以后出现了一部关于空气质量的纪录片震撼全国,又迅速销声匿迹:上海大概在我心中留下了一些深刻的印象,所以我选择来这读本科,并生活了五年。


2022年,在我24岁时,我又很巧地待在另一个大都市纽约,一座两百多年来从未发生过战争且具有悠久的现代化历史的城市,同时也是当下全球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并催生了天价物价。在这求学的我和同学们一起痛骂都市生活的脏乱与不安全,最近还有夏天的闷热。但是不得不说,这里的天空是真的很蓝。



在我24岁时,我有很多很多志同道合的同龄(-2~+3)好朋友。相当一部分都在国内,或是在北上渝当打工仔——背井离乡;或在同济求学读硕读博:时至今日仍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一同在公众号与播客平台上互动;还有一部分在美国一同求学找工开润,来自我的本科高中同学,或是来到鸽大以后才开始熟络的新朋友。在最近几年里,我的异性好友数量蹭蹭上涨,同性好友数量增长缓慢——即便这并非完全是我的本意——大概是在一些人类优质女性(褒义)的敲打下催生出了一些吸引异性的特质,可这又无关乎爱情,毕竟长得不咋地(。


所以我呈现出了一种二元性。一方面我很容易和女生聊得来,来自不同背景的女生朋友又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在我们身边的这个生存环境里——同样学历工作背景相近年龄——女生的质量要高于男生——表现在形象管理、自我道德约束、心理成熟程度、情商等诸如此方面——所以人有着趋利避害的本能。但如果角色交换,男生同学则更会关注逻辑思维、学术工作薪资等问题,甚至诟病diversity,大概他们视角里得到的结论也是反过来的。另一方面,我仍旧喜欢给自己贴上“直男”标签,我逛虎扑知乎、云看海贼,想在生日时买雷神之锤与土星五号的LEGO,喜欢和我本科时的男生朋友追国内社会议题,或者键政。毕竟对在国内读过本科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启蒙以后便绕不开的话题。当然,在过去的一年里,逐渐收紧的环境让我的微信号强制退出一次,禁言24h一次,炸群一个——一个我们取名为“珏跟粉”的四人朋友群——其中有三个真情实感作为粉丝的男生。



在我24岁时,我处在一个身边环境与自身心理都变化巨大的阶段。我和我初中及以前的同学几乎失去了联系。在我的高中,因其在省内的超然地位和国内的顶流声望,加上我又就读于她最好的班,她既给我带来了一些追求卓越的抱负与视野,也让我和身边的一部分人带有一种廉价的傲慢。时至今日,我无数次想动笔去反思它给我带来的各种影响,以及从这里离开多年后、和更大范围视野下的思维重构,却囿于缺乏他者视角而不敢提笔(后面想邀请更多的同学对谈)。例如,彼时我们不屑于衡水中学的高考工厂模式,自夸我们优质的素质教育与奥林匹克竞赛成绩、清北录取率,却很少意识到老一线城市里升学美本的被重视与鸡娃文化。在我的本科,我才第一次见识到来自全国范围的学生,比较能吃苦又来自欠发达地区的尤为多——因我玩的社团皆是竞技体育类。


键政时看到这样一组数据:2020年中国大陆人均GDP是10.4k美元(下同),省级行政区划分下,前三是北京23.9k,上海22.6k,江苏17.6k,抛开直辖市还有福建15.3k,浙江14.5k,我的家乡湖北是10.9k,中位数四川8.4k,倒数前三是甘肃5.2k,黑龙江6.2k,广西6.4k。相比之下美国人均GDP是63.5k,州尺度下,前三是纽约87.9k,麻省84.7k,华盛顿80.4k,倒数前三是密西西比38.5k,西弗吉尼亚41.3k,阿肯色42.6k。所以我一贯以为,高考虽说谈不上十分公平,但至少是一个不那么坏的解决方案。在我研究生阶段,特别是在烧钱的鸽大,我的同学则是清一色的来自新老一线城市,北上的同学数不胜数,或是江浙闽这类经济发达省份,而再无那群来自西部小城小州的质朴之辈。


当然,时至今日我仍在思考从中国学生到美国的留学生的降采样逻辑,目前思考的进展是:学生阶段更general的条件是家庭财力与投资教育的重视程度;工作阶段general的条件就是卷。但反正和我期待的一种特质是毫不相干——成熟的思维能力。客观来说,他者视角下,我是一个在同龄圈子里思考比较多更为成熟的一类人。通常而言,更多的思考来自于闲暇的时间,和挫折的积累——如果一个人长期生活在顺境里,不论是财力的充足、权力的护航、无障碍的社交恋爱关系、求学找工时的坦途大道,则不那么倾向于思考反思自我与世界;而反过来则更容易促进思考。


但喜欢思考的结果并不总是好的。MBTI的确在部分人眼里不那么有逻辑与理论基础,但在我朋友的影响下,我发现它的确可以成为一种坐标系,用来标定划分圈子(同样教育背景工作环境)里不同的人。于是可以带来一种先验的包容性——即我们预设了一个人的MBTI属性后,TA的很多行为便更加make sense容易被接受。但即便如此,作为ENFJ的我,仍旧容易有judging的习惯,并且时常带有一种傲慢与狭隘。其实judging也是我近几年一直在思考的命题,关乎于它的边界——到底什么属于judging;关于它的价值评判——judging是好的吗?什么样的judging是好的、不好的?它不简单是从最早读Nonviolent Communication时的observation is good (for communication), judgment is bad;也不是国人在西方文化里简单生活后学到的“don’t judge me”这么简单。



除了MBTI的坐标系,我最近还很感兴趣自信与自洽的正交(orthogonal)二维坐标系——也可以作为一种标定人格的坐标。我是属于既自信又自洽的一类人。自洽一方面源于思考问题较为透彻与全面,于是能够【自圆其说】,当然也会受到一点自信的影响——于是能够【强行自圆其说】。自信也许起源于初高中,却是一种棱角分明的特质,一有不慎便会冒犯他人。不自信不自洽或许需要更多的知识摄入。自信不自洽大概会在社交关系里因为inconsistent没有原则而遭遇挫折。自洽不自信倒是听起来是一个舒适的状态。


在我24岁时,我的爱好十分“老年”。比起四年前我不再训练中长跑,转而变成只有5分配开外的舒适慢跑。我喜欢读书,好历史政治心理学,喜欢罗翔老师的谆谆教诲,喜欢方可成的新闻学视角,喜欢林达的娓娓道来,喜欢何伟的风趣幽默与纪实文学:虽然近年阅读量大幅下滑;还喜欢一起写公众号的朋友们的创作;我喜欢看电影,喜欢很多很多来自大陆港台或是美国导演,在电影塑造的氛围里自我陶醉;我喜欢播客,喜欢Steve的心理学剖析,喜欢谐星聊天会的插话师们;我喜欢思考与写作,是一种很高效也适合我的表达形式;我喜欢摄影,拍一些奇奇怪怪的风景与人像,但作为学生的我仍然很穷,所以我的设备都很古旧;我变得不那么喜欢和人打交道,虽然和好朋友一块玩耍说笑充满了欢乐,但偶尔会开始排斥被先验又傲慢地认定为无意义的社交,即便并非真的无意义;我喜欢喝咖啡吃意餐,于是纽约简直就是我的宝地。



在我24岁时,润学大行其道。看过这么一张图,关于世界各国家2020(?)年人均GDP与人均年工作时长的散点图。基本可以发现,所有的发达国家,坡坡除外,都分布在右下角,而发展中国家则分布在左上角,其他国家尤甚。所以我们身边的人鼓吹润学,润学的GitHub repo寥寥数月便已18.9k star,崇拜在美国的合法身份,形成鄙视链,并为之付出特别的努力。因为有这么一个最基本诉求可以在发达国家得到满足——合理的工作时长、得体的报酬与消费支出平衡。发达国家的富裕源自于更早的发展与随之建立的一套资本主义制度,而这种制度,注定了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优渥生活与欠发达国家人民的疲惫。马恩是伟人,但他们的后人仍旧无能为力。


我还想做很多事情,我的朋友把它描述为一种珍贵的少年气。大体上我对很多事都充满了向往,我想未来在全球不同的城市工作生活。我想以后在专业视角下学习社会科学,我想钻研因果推断。想着这些待实现的梦想,再看看眼前的recession,我完全没有准备好如果这些计划被打乱我会怎样,如果短期内真的遇上great recession又会怎样,于是只能再多刷两道LeetCode卷起来吧。


我也有好多待解决的困惑。未来我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则是一个面对不确定性时的最大困惑。未来我会在什么地方工作,我会多大程度关注自己包裹的大小?“琐男”帖遍地,未来我会去湾区吗?我在湾区的生活会是怎样?就和来美国以前对美国的思考一样。杨德昌讲了很多青中年人的不如意,我又会在何时不得不去处理这些来自家庭的琐碎。再如,未来我会如何修正自己的道德观念,正如从学生时代的象牙塔走出来时修正道德观那样,一言以蔽之称为“道德滑坡”——但实际上又远远不是这么扁平与黑白分明。还有女性主义一直是一个难以启齿的话题,和异性朋友的讨论很多时候都未进入一个connect us的阶段,而更多的是divide us。它未来又会怎样重塑自己和一切异性的关系。


我仍然在反思绩优制(meritocracy)。了解世界越多,我也越来越感觉到,在时代长河里,自己是如何乘着一股风在上升,自身的力量、资源、抗风险能力又是如此渺小,不管是什么样的成就、荣誉,其实并不是那么属于自己,并不是那么源自于个人的努力,只是命运把我推到了这样的一个位置。面对接下来的十二年,请尽量放平心态去迎接吧。


一口气写了很多,思如泉涌,但终归是难用寥寥三千字囊括生活的全貌。用这种方式祝自己24岁生日快乐吧。




敬请期待也不知道脑子在想啥的下期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网上邻居 II - 坎昆 波士顿

网上邻居III - 宇宙探索指挥部

网上邻居 [增刊] - 失去时间感知的2024 & 完全平方年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