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生活X
文字留给人想象的空间。
暑假生活节奏逐渐变得单调起来,但却充实又满足,从长达8个月的找工焦虑里解放出来,享受秋招来临前短暂的休憩片刻。工作日把自己的作息调整成一个打工人的节奏,日复一日地,每天8点多起床,在家吃完早饭,戴着耳机听着播客就朝气蓬勃地走去学校,9:30前抵达Butler lib。每天上午是学习Stanford CS224N的NLP,这个公开课所有资源,包括syllabus, assignment, tutorial, 视频都做的一流,不愧是世一大。每天下午则刷LeetCode,偶尔穿插English Communication课。傍晚有时是步行有时是shuttle bus,6:30前回到家,做晚饭。大约7:30,天气好便前往Riverside Park,读书,看日落晚霞,拍照。待晚霞褪去,9点左右回到家。补足每日LeetCode进度。日复一日,近乎所有工作日都是如此。
我并不排斥学习本身,甚至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是一件带来快乐与满足的事情。能够保持专注地学习更是我能够享受的。LeetCode的确容易上瘾,对于算法我有着极强的兴趣,可以量化的题目数也更能用成就感投喂自己,于是保持着日均8题的节奏飞速推进,并维护一个dashboard观测进度。除了对算法的理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深化,这种能够量化的收获也给人一种人在成长的满足,并希求能够掩盖掉时不时的不安或者失落——那就是每每想到或者打开LinkedIn看到我的同学/朋友们都在看起来很牛B的岗位实习而我在灵活就业时——这种失落并不完全来自于卷王性格遗留下的“攀比”心理,还包括一种对自我价值的否定——在局部未能实现最优时便开始质疑过去基于理性的选择,例如我为何要defer一年。当然,还有一种懊恼——为什么这些厂就是没有给我一次机会?尽管我深知长远尺度下的个人发展并不太取决于个人能力与价值,我也能够自圆其说在fulltime求职中会和intern又有不一样的结局,但人总是难以完全跳脱出当下视角的局限性,于是便容易陷入情绪的漩涡,惶恐未来的不确定性。
Pebble Beach, Brooklyn
曾经作为同门的另一位@Zihao今年spring毕业,也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回国,开启他的打工人生涯。直到5月commencement那会我去学校凑热闹,才得知他是相机老玩家。一拍即合但相见恨晚。和他约着一块在dumbo的Bridge Park守天黑,架着三脚架守着日落后拍照的氛围。我也用iPhone 13 mini的长焦拍出一张惊艳的照片,还有Manhattan downtown天际线剪影。临走前他留给我一台旧款Fujifilm富士相机,我终于是提前开始自己玩相机的爱好——而一旦开始了玩相机,那么包里就永远少一个镜头(bushi。纽约是一个天然的拍照场所,不论是曼岛风格各异的建筑,还是永远不会感到厌倦的公园,对于一个人的闲逛是如鱼得水。
Manhattan街拍
6/5晚上在NJ一座和鸟巢容量差不多的体育场(MetLife Stadium)里和五万人共享了Coldplay的演唱会,现场氛围简直不要太棒,几乎所有座位席上的人都站起来蹦了一整场。当然,没有人在乎异情,即便现场我和我和朋友还是会比较克制地戴着口罩。鸽大在大约3个月前就解除了上课以外的室内mask mandate,每天在这学习的我也不戴口罩。图书馆人口密度很低,也比较放心罢。室外就更不会在乎。最近我也不会关注国内异情又怎么样,只偶尔听说河酸常态化的新闻,瞧着五花八门的检测亭、检测车上线,更离谱的还有“储户码”自罚三杯之类的新闻。于是这一切有种不真实的感觉。18、19年那会方启蒙的我察觉到一些不寻常的变化,于是坚定地要出国求学,并且最好一段时间都待在外面。谁也没料到20年开始便是文明的一泻千里。
我一贯认为,人只有在闲下来无压力的时候才有心情仰望星空。前段时间我的印度朋友@Sai推给我ML system design的slides,我最近才发现Stanford CS329S ML System Design这门课,授课人是Stanford adjunct prof. Chip Huyen,一位越南裔,她有着自己的blog,startup,出版了自己关于ML system design的书,在自己的网站上列了bucket list,并实时更新哪些完成了哪些没有完成。有一段有趣的事情是:
- In my free time, I travel and write. After high school, I went to Brunei for a 3-day vacation which turned into a 3-year trip through Asia, Africa, and South America. During my trip, I worked as a Bollywood extra, a casino hostess, and a street performer.
Source: https://huyenchip.com/
我想起曾经@Sai在group work里闲聊:What’s your dream? 我引用了漫画海贼王(One Piece)里的话:I want to live freely on this world。最近我从三个不同的渠道听说华为今年给校招生都开出了40+的总包;都是来自国内985或海外名校硕士毕业生。也许脉脉上相关信息更多,但我并没有主动去了解。一方面听说年年水涨船高,曾加大大几年前总结的互联网薪资图已经过气;另一方面忘了最近在哪看到说华为21年营收很好。于是我在我的互联网打工人朋友群里聊起了这个事。@佳佳开玩笑问我心动了吗,我咽了口水,说不心动。在我目前的理解里,如果把国内企业划分为三类:私企,国企和外资。进入国企或国资事业单位不谈,很多核心部门甚至收护照,工作氛围也颇具中国特色;民企则很大程度上与英语脱节,互联网生态也是脱离全球的特殊。而如果想践行那个自由的人的理想,或者具备在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工作与生活的可能,英语首先是一个门槛,其次则是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工作经验。毕竟肉身从国内直接找发达国家企业的工作带工签,是一件至少听说起来十分困难的事情。依托国内私企与外资企业的外派也是一件充满不确定的事情。所以每每看到像Chip Huyen这样精彩也富有热情又自由的生活时,想着还是磨砺本领,不要回去的好。于是不觉又对未来充满了一些向往。
Riverside Park, 一位路人看到我在观鸟,提出给我拍张照片
继续看看过去一个月的日落与晚霞吧。
06-08
06-09
06-10
06-11
06-13
06-16 开始换相机了
06-23
06-24
06-24
06-27
06-27
06-28
06-30
07-01
我最近在看...
最近重温了杨德昌导演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还看了他的《恐怖分子》,很多时候就想说,果然是中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关于杨德昌先生去世十五周年祭,特地为他写了篇文章《纪念杨德昌逝世十五周年》
我最近在听...
Steve说 的最近几期都特别棒。
Steve说288期 - 井户端x咸柠七 - 魔幻2个月后,生活还能正常吗?
聊到了上海静默(从来没有过封$城哦)期间大家的心理状况
Steve说289期 - 自信最大的绊脚石:他人\\
自信是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在意的问题
Steve说290期 - Cher - 从当代生活抽离后会发生什么?
邀请了前段时间很喜欢的那篇的作者对谈,简直是梦幻联动了
上海疫情人类观察纪实:一旦上了公交车,我就嫌弃每一个想要上车的人
乱翻书
一档关注商业科技与互联网的节目,里面的职场老人对互联网生态、内容的分析见解都很有价值,至少对我来说十分长见识。
可以小宇宙APP上寻找他们。
敬请期待下期 纽约生活 XI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