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以外的往事 - 加拿大驯鹿
文字留给人想象的空间。
自老川就任总统后,就不断在社交媒体上放出想让加拿大成为美国第 51 个州的言论。若真能实现,别的不说,至少在美国的老中可以不用办签证就能拜访加拿大了,我的游记也可以继续沿用“寻路美国”的标题,而不至于切换成“寻路加拿大”,或者,“加拿大驯鹿”。
我喜欢在不同的城市生活 —— 一种在当地真正居住一段时间的体验 —— 规律地辗转于超市、咖啡店、甚至共享办公空间之间,在当地工作,在当地锻炼,逛公园、爬攀岩馆,每天驱车经过同样的高速公路或者十字路口,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建立熟悉感,直到生活里很小的循环单位都被刻入记忆。这样的计划屡试不爽,贯穿美国各地。
对蒙特利尔 (Montréal) 产生了格外的兴趣,因为从未到访过加拿大,也想一探究竟这个神秘的魁北克省 (le Québec) 法语区,想体验在这样一个异国的异国他乡会留下何种记忆。而且,同样基于汽车带来的自由,计划从纽约直接自驾前往,一路北上,途径纽约州的首府阿尔巴尼 (Albany, NY),跨过美加陆地边境后便可抵达蒙特利尔。
直到发现,让蒙特利尔名声大噪的一个原因,是它位列加拿大车辆盗窃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因为其本身也是港口城市,小红书和 Reddit 上随处可见的帖子是,前一天还美滋滋地跟 Toyota RAV4 说了晚安,第二天一早,汽车已经被送上了航向非洲的货轮,报警也没辙,只有保险公司成为你最坚实的后盾。想不到 2025 年的今天,一个有着四千万人口又人均 GDP 5 万美元的发达国家,居然会有如此离谱的偷车状况。
想来我还是很爱惜我的 MINI 小车的 [III - Tempe打工笔记]。即使 Countryman 位列被偷盗汽车排名垫底,但我深表怀疑统计机构的数据没有考虑统计学中的 selection bias。于是便把行程缩短为 Montréal、魁北克城 (Québec City)、和佛蒙特州 (Vermont/VT) Route 100 公路的短途旅行,而不再驻留蒙特利尔。
Mary, Queen of the World Cathedral, Montréal, QC
如果说在美国人的外语语境里,西班牙语是向“下”兼容、透露着浓厚的拉丁美洲风味,那法语则是向“上”贴合,多少带几分老牌贵族资本主义的高级。何况法语本就充满了复杂的发音规则和语法结构,学习门槛更是拔高。
逆着时间线溯源魁北克与法语的渊源。在美国独立战争前的两百多年历史里,今属魁北克省的疆域隶属于新法兰西 (New France, 1534 - 1763),七年战争 (French and Indian War / Seven Years’ War) 结束后,《巴黎和约 (Treaty of Paris, 1763)》 签订,法国(法兰西王国)将这片领地割让给英国(大不列颠王国)。
美国独立革命前夕,一项《魁北克法案 (Quebec Act, 1774)》承认了魁北克法语习俗和天主教的政治地位,尔后大陆军 (Continental Army) 虽试图将魁北克也并入十三殖民地的联邦,但以失败告终。自此,法语和天主教被魁北克所保留,英语和新教则在美国继续发展。
战后,许多忠于英国的保皇派 (Loyalists) 北上退居魁北克。英国议会通过了《宪法法案(Constitutional Act, 1791)》,将原魁北克省又分为上加拿大 Upper Canada(当今的安大略 Ontario) 与下加拿大 Lower Canada(当今的魁北克 Quebec),把英语新移民与法裔社群也分属开来。
最后,于 1977 年通过的《法语宪章 (Charter of the French Language) 》确立了法语作为魁北克省唯一的官方语言。
穿过边境来到现今的魁北克省,几乎所有的街头标志都被法语标注,英语反而成为少数人才会掌握的技能,倒反天罡。而一句法语也不懂的我,就这么大摇大摆地驶入加拿大,迅速学习到是 ARRÊT 取代了 STOP,FIN 竖在施工路段尽头,而不再是 END。
起初我还顾虑只会讲英语会遇到何种障碍,不过立马发现,不论是蒙特利尔还是魁北克城的游客可达区域,其实都有着相当高的英语普及率。上至酒店,中至餐厅 valet parking,下到街头小众咖啡店,除了在魁北克城赶路过程中随机挑选的一家本地连锁 diner,坐下后两眼一黑,实在是没有一个服务员能够和我这个外乡人交流,只能要来一本八百年无人问津的英语菜单,挨个用手指着点餐。
只是每次在咖啡店或者餐厅付完账单后,看到加币乘上 0.7 的汇率后出现在手机银行的账单里,突然开始中二,心想:
- 你们这些服务者要是不懂英语的话,是没法从我们这些从美国过来又人傻钱多给 18% 小费的人身上赚钱的。
La Grande Roue de Montréal, Montréal, QC
在魁北克城老城融入游客中时,忽然意识到其实美国很少有世界级的旅游城市 —— 纽约或许算一个 —— 特别是当来自全球的游客,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人选择旅行目的地时,欧洲和中东显然有着更多的吸引力 —— 不论是签证物价或旅行距离的现实考量,还是旅行目的地本身的惊艳程度。
即便纽约也是当代流动的盛宴与文化的杂烩,可那些给本地居民生活带来活力与激情的建筑、商店、餐厅,在达到一定惊艳高度的同时也维持着庞大的多样性。可若要说纽约有什么举世瞩目的旅行景点,我想自由女神像 (Statue of Liberty) 和大都会博物馆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相比金字塔 (Pyramid) 或是卢浮宫 (Louvre) 这种目的地实在是相形见绌。若是把目光投向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Yellowstone NP) 或是大峡谷 (Grand Canyon NP) 此类自然景观,人们呈现出来的形态又和城市大不一样,往来皆为游客。
魁北克城的旅行热点集中在老城区域,那座像城堡一样的酒店 Fairmont Le Château Frontenac 就这么立在圣劳伦斯 (St Lawrence River) 岸上,俯视着周边一切建筑。夜幕降临,游客环绕于酒店四周争相合影;酒店内,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有钱人,住着 1000 美刀一晚的枫叶季房间,享受一把成为贵族的记忆。而仍旧属于“穷游”范畴的我,也和所有游客一样,爬上 Pierre-Dugua-de-Mons Terrace 这片山坡,拍照打卡,又迅速离开。
Fairmont Le Château Frontenac, Québec City, QC
想来我还未真正踏足西欧南欧那些更铺天盖地的中世纪风格城镇。魁北克老城倒像是一场欧洲旅行的前奏,让我在北美家门口先行品味那份中世纪的余韵。而欧洲是一份更加厚重的历史、更加让人沉浸又迷失的城市风貌。
从纽约州的 Champlain 入境加拿大时,被加拿大边检盘问了许久,在美国做什么工作、去加拿大玩哪里住哪里行程怎么安排、行李里除了衣服还有什么、旅途中有没有认识的人、上次来加拿大是什么时候......
我说:
- No, this is my first time to visit Canada.
而从 Delby Line 入境 Vermont,美国 CBP 官员只问了三个问题,
- 你的最终目的地是哪
- 你在美国的移民身份是什么
- 车里是否有什么食物药品之类
接着就 have a good day。
加拿大的确还是并入美国比较好。
敬请期待
也不知道会去哪的下期
评论
发表评论